作者建立了一个数据库,纳入澳大利亚、英国和加拿大18家淋巴瘤中心在2002-2019年间诊断的连续治疗的成人3B级FL患者。注:FL分级按第4版WHO标准。作者还收集了来自参与机构的连续3A级FL和DLBCL病例进行比较,以确立这些病例与3B级FL之间的临床相似性和差异。
共157例3B级FL病例合格,包括85例纯3B级FL、24例混合3A/3B级FL和48例复合3B级/DLBCL,统称为“3B级FL”组(G3BFL)。对照药物组包括302例3A级FL(G3AFL)和548例DLBCL连续病例。基线临床和肿瘤特征、治疗和复发数据总结见表1。

对于3B级FL,所有患者均接受R/O-CHOP样化疗,17%接受巩固性RT。59例患者(37%)接受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,中位治疗周期为8个周期。3A级FL患者接受R/O-CHOP样化疗联合或不联合RT的患者占74%,接受BR的患者占26%;68%接受维持治疗,中位周期数为8个。
整个队列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。单纯3B级FL、混合3A/3B级FL和3B级FL/DLBCL的5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(PFS为3B级FL 60%、3A/3B级FL 79%、3B级/DLBCL 70%;P=0.51;OS为3B级FL 80%、3A/3B级FL 86%、3B级/DLBCL 87%;P=0.37),因此将该三组合并分析,3B级FL组的5年PFS为66%、OS为84%。3A级FL和3B级FL组的结局相似(OS的HR=1.04,P=0.84;PFS的HR=1.04,P=0.81),但3B级FL组的PFS和OS优于DLBCL(OS的HR=2.19,P≤0.001;PFS的HR=1.73,P=0.001)。此外3B级FL的PFS曲线上未观察到平台期(图1A和B)。

3A级FL和3B级FL在R-CHOP治疗的生存期同样无差异(OS的HR=0.98,P=0.93;PFS的HR=,P=0.89;图2A和B)。

在整个队列的单变量分析中,PFS和OS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年龄>60岁、男性、基线LDH升高、III/IV期、ECOG 3-4和结外受累。在多变量分析中,III/IV期疾病和结外受累不具有显著性。此外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中,DLBCL均与较差的PFS和OS相关,而3A级FL和3B级FL的结局无差异。DLBCL队列PFS和OS的HR分别为1.27 (P=0.05)和1.53 (P=0.007),而3A级FL PFS和OS的HR分别为0.97 (P=0.84)和0.96 (P=0.86),3B级FL PFS和OS的HR分别为0.81 (P=0.30)和0.86 (P=0.59)。见表2。

G3BFL 组39例复发中,27例经活检确认,复发时组织学为1/2级FL 2 例(7%)、3A级FL 3例(11%)、3B级FL 5例(18%)和DLBCL 17 例(63%);在复发/转化为DLBCL的患者中,2例患者(12%)的诊断组织学为3A/B级FL,10例(59%)为3B级FL,5例(29%)为3B级FL/DLBCL。FL组织学的中位至复发时间为28个月,DLBCL为18个月。根据组织学亚型的复发模式见图3。39例3B级FL复发中的3例发生在5年以上。

3B级FL中报告了27例死亡,其中15例归因于淋巴瘤;6例死亡发生在初次3B级FL诊断后5年以上,均为非淋巴瘤原因。3A级FL队列中62例死亡,其中38例死于淋巴瘤。19例死亡发生于初次淋巴瘤诊断后5年以上,其中6例由淋巴瘤引起。DLBCL队列发生179例死亡;118例的死亡原因为淋巴瘤,其中19例死亡发生在5年后,9例由淋巴瘤引起。
3B级FL中PFS和OS预后因素的单变量分析见表3。CD10免疫组化(IHC)阴性和Ann Arbor III/IV期疾病与PFS较差相关,而LDH升高、ECOG体能状态3-4和年龄>60岁与OS较差相关。多变量分析中保留显著性的因素为ECOG 3-4(PFS和OS)和III/IV期疾病(PFS)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3B级FL一线免疫化疗中添加来那度胺维持治疗(MR)或奥妥珠单抗(O)无OS或PFS优势(OS的HR=0.32,P=0.17;PFS的HR=0.91,P=0.84);当然要知道给药和治疗周期长度存在不均(表3)。

作者在3B级FL中评估了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(FLIPI)和修订的国际预后指数(R-IPI)的预后效用。结果FLIPI显示低、中和高危患者5年OS的风险组区分度较差,分别为100%、80%和81% (P=0.19);而R-IPI显示风险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,低、中和高危患者5年OS分别为100%、85%和64% (P≤0.001)(图4A和B)。
